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产品说明

《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逻辑研究》书籍简介

   发表时间: 2025-04-17 01:24:08   文章出处:米乐m6手机版   

  在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本书尝试进一步揭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般逻辑,即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了我国乡村产业的振兴?这一些因素是如何形成、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发展阶段或一般路径又是怎么样的?以期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或全方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本书共10章,其中第1章是导论、第10章是结论和启示,第2-9章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依次从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科技资本、公共服务资本、信息化基础、商贸物流基础、产业融合展开对乡村产业振兴基本逻辑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摘要如下。

  第2章研究了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需求为基本概念,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的因素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科技资本、公共服务资本、信息化基础、商贸物流基础、教育基础等。由此,构建了现阶段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2442”理论模型,即在个体需求和市场需求两种需求的推动下,乡村企业或产业体系优化配置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科技资本、公共资本四种资本,在需求的推—拉机制、相关主体的模仿—创新机制、多维度的自主与协同机制、多级联动机制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核心竞争能力的集成和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涌现,实现乡村协调跨越发展、产业融合演进两大目标。

  第3章尝试解决乡村产业振兴的人力资本匮乏、配置效率不高两大难题。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现阶段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性格,教育培训时间、师资、预期收益、成本,岗位工资、工作指导,以及社会氛围九个变量影响了所调研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而农村劳动者的性别、年龄,企业的组织管理上的水准、劳动者对企业未来发展预期,政府激励、行业发展六个变量没有通过检验。研究之后发现,所调研地区农村企业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主要受企业的固定资本、金融服务、组织制度、岗位锻炼、政府服务、岗位工资、发展预期、市场信息化等因素的影响。

  第4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农村资金供求有效对接,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乡村企业物质资本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提出兰陵县资金供求有效对接存在四条机制:(1)县政府建立以“多元合作、风险补偿”为核心的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奠定了农村资金有效对接的担保基础。(2)兰陵县金融机构立足农村融资需求,推动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奠定了农村资金有效对接的产品与服务基础。(3)兰陵县构建县域招商引资的完整闭环体系,深化农村资金供给需求高效对接的物质基础。(4)兰陵县通过政府自身建设、县域人才集聚、农村资金对接平台构建,塑造了农村资金有效对接的良好生态系统。研究之后发现,所调研地区农村企业物质资本优化配置深受专业人才、售后服务、企业家、产品性能、激励制度、技术水平、市场之间的竞争、预期收益、固定资本、组织管理因素的影响。

  第5章运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返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现机制、镇域科学技术创新的演进机理。研究之后发现,农村带头人创新创业存在三条机制:(1)不同禀赋的农村创新创业者在性格和情怀的指引下,选择与创业环境、自身资源禀赋尽可能匹配的项目,在技术延伸、边干边学、资本主导、模仿移植、链式拓展等机制的作用下,促进创新创业。(2)创新创业过程是创新创业者充分的发挥政治、经济、社会组织,以及血缘、学缘、地缘、情缘等相关主体的积极影响,大大降低消极影响,争取实现最优绩效的过程。(3)创新创业绩效对创新创业过程、相关主体、相关机制,甚或创新创业主体的性格和情怀都有深刻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二者构成一个反馈系统。揭示了镇域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系统的演进逻辑,即在创新生态系统的全力支持下,自主式协同创新驱动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又带动了特色小镇建设水平的逐步的提升;而后者又对前者发生反向作用,循环累积,直至资源约束瓶颈。

  第6章采用纵向多案例方法,分析县域公共服务资本优化配置的机制。发现县级政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有四条机制。(1)县级政府通过政策创新激励经济行为主体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集聚经济道路,形成特色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县级政府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互联网+ 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走标准化、国际化、智能化之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3)县级政府立足本地服务业优势与需求,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加快主体升级,发展集聚经济,深化产业融合,走品牌化之路,促进县域现代服务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4)县级政府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得益于政府的自身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县级政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树状”模型。

  第7章以鲁南苏北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乡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因素,揭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演进的逻辑,提出信息化的优化路径。研究之后发现,鲁南苏北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到企业因子、消费满意度因子、区位因子、政府服务因子、教育因子、信息感知因子、技能培训因子、收入因子、基站因子、信息管理因子、信息企业因子的影响,可将376个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分为五种类型。其优化路径是:奠定乡村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多元协同构建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深化公共与社会服务与信息化的融合;第一类乡村和有条件的其他类乡村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前三类乡村促进产业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发展有竞争、合作和持续累积三种机制,以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的点化、链化和群化三种动力推动了平台企业的竞合演进过程。

  第8章分析商贸物流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式、批发商业市场发展机制、物流公司代收货款风险的协同治理三部分内容。提出商贸物流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三种方式,即商贸物流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驱动本地产业集聚发展、驱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商贸业高水平发展的路径是:兴建市场,规范提升市场;夯实内涵,建设商贸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促进商城国际化。物流业高水平发展的路径是:形成物流集群发展的科学理念,提高物流公司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物流发展平台,积极营造物流之都。提出批发商业市场在我国农村生存发展具有必然性,并基于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管理、物流网络与产业集群四个维度构建了批发商业市场螺旋演进理论模型。分析代收货款相关主体的共同利益、多方失灵、协同效应、文化与法治的自觉,使得代收货款风险的协同治理具有必然性,提出了政企协同、物流园区主导、银企共同主导、物流公司与行业协会主导的4种协同物流公司代收货款风险协同治理模式。

  第9章针对乡村产业融合存在的主体问题,采用双案例分析方法,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阶段、主要模式及其内在机制。按照县域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导力量以及与其他相关主体的相互关系、产业融合的组织形式、产业融合的综合发展水平,可以将县域农村产业融合分为三个阶段,即点化阶段、链化阶段、群化阶段,相应地形成乡村产业融合点化模式、链化模式、群化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深受创新示范模仿机制、竞争合作协同机制、系统匹配机制、惯性和偶然性相统一四种机制的作用,但是每种机制的作用因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一般地,农村产业融合按照点化阶段、链化阶段、群化阶段的基本顺序进行跃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点-链-群”理论模型。

  第10章乡村产业振兴基本逻辑研究的结论与启示,讲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是资本四种属性的强化、广化与深化,乡村振兴存在需求与环境的推-拉机制、学习-模仿-创新机制、自主-合作-协同机制、多主体-多层级-多领域的联动机制等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卢中华)

  每经编辑:黄胜央视新闻消息,美国多家小企业14日联合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起诉政府,认为在没有国会批准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无权宣布全面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措施,要求阻止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措施。诉讼由美国非营利、无党派诉讼机构自由正义中心等代表美国五家小企业发起。

  午睡超过这一段时间,死亡风险增加30%!(极目新闻、央视新闻) #打工人 #健康 #健康科普 #科普 #睡眠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媒体精选计划

  订婚案宣判在即男方很平静 男方已被羁押712天,当地村民谈订婚案:不理解(极目新闻)

  美债遭遇20 年最惨抛售,人民币却走向全球第三,特朗普害怕的事发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一场金融格局的大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员在考了职称后,挂靠职称证书给公司,比如会计证、统计证、建造师、电气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等。

  4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了解到,民警侦查发现,给张女士快递卡片的朱某等人,竟然通过快递发出了81万件“扫码领取大礼包”诈骗卡片。

  近日,苏州四季风景花园上演了一场现实版“完璧归赵”。从发现失物到联系民警找到失主,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仅用了1小时左右。

  在这一艰难时刻,李显龙终于出面表态,为新加坡定下了发展的大方向。他认为,从奥巴马时期开始,美国两党就形成了对中国强硬的共识,认定中国是美国的严峻挑战。



相关文章

版权信息  米6官网下载m6|米乐m6App官网下载|米乐m6手机版 |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 免责申明
皖ICP备08103814号-1 |
皖公网安备 皖ICP备081038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