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郭沫若坚决要拆北京古城墙林徽因强烈反对撂狠话多年后全说中
发表时间: 2025-02-24 16:25:04 文章出处:弧线
说起北京城墙,它的历史可是十分的久远,而最远我们要追溯到元朝时期,当时元朝定都于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为了抵御外敌修建了当时都成的外墙,《元史》中也有所提及:“每岁收百万,以苇排编,自下砌上,恐致摧塌。”而这段话中也描述了,当时的城墙的主要成分是芦草和篱笆,相互堆砌筑成的土墙。后来清朝所编撰的《顺天府志》中对它的规模也有一定的描写“城方六十里,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而这也是北京城墙最初的样子。
到了明朝,它也被当时的明朝当局所重视,不断的进行完善和修建,而它也不负众望,多次抵御外来入侵者的攻击。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它见证了三个王朝的更迭,同时也见证了封建的君主统治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在它身上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历史的模样,而就这样一座饱经炮火的城墙,最终却没能倒在敌人的入侵下,而摧毁它的恰恰是那些他保护过的人们。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把国家的首都定为北京,而这个经历过多个封建王朝更迭的城市该如何重新建造和布置,成为了一个难题,毕竟新时代的到来,一切都要与之前不一样。而这件事也引来了许多专家的讨论,苏联专家对此话题表示。把行政中心放置在旧城区内,是最好的选择,最后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国家的批准,于是在全国人民的注目下,新时代的北京城也被紧锣密鼓的筑建起来。
在修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难题,就是当时的北京城墙。厚重的城墙不仅会阻碍城市的交通,还阻挡了施工的脚步。
有时间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专家团队内产生了拆除它的提议。当时,因为这座城墙专家团队内也划分成了两个派系:
其中一方主张对城墙进行拆除,他们看来老城墙毕竟是封建统治遗留下来的产物,再者来说新中国成立,在将来他也不会起到抵抗外敌的作用,而这座厚重的城墙不仅阻碍了城市的交通也和新时代下的北京城格格不入,所以在他们看来,拆除它是最好的办法而这些人也以郭沫若为首。
而另一方则是以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保留派,他们主张保留城墙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这座城墙蕴含700年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古迹,他也多次保护了北京城,不受外来势力的侵袭。如今新中国成立,城墙就要被拆除,这也是对历史文物的不尊重。
当时梁思成,还因此事上报了一份2.5万字的报告,对新北京城的行政区域做出了重新的规划,在他的闹中,希望将旧城区设立成一个历史博物馆,而新北京城围绕着公主坟、五棵松一带进行建设,两者之间以公路相连通,这样不仅解决了许多问题,也让新城区和老城区串联起来。
但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也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民生与经济建设上,这份报告也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而对于老百姓而言相比于关心古建筑该拆除,他们更想的是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
认清这一点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人也只可以通过游说国家官员的方式,能让他们采纳自己的意见,但在当时还是以失败告终的,对于两位著名的建筑学家来说,他们在战乱之中保护了北京城内大部分的古迹,却无法在没有硝烟和平的年代里就像旧城区的这些老城墙老建筑。
新城区的建设如期进行,1952年,围墙的拆除工作如期进行。而林徽因也因为此事大病了一场,她一再对外界表示,当围墙的拆除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因为历史遗迹是无法修复的,即使是重新建造的,也只能是仿制品,根本就没办法恢复它往昔的样子。她更是说,不出50年,人们就会相信他所说的每一句线年,林徽因逝世。
时间到达1979年,围墙拆除工作已经进行了26年之久,在这一年国家也下达命令,停止围墙的拆除工作。并将遗址部分保留起来。可当时城墙已经被拆除的所剩无几,外城城墙被完全拆除,内城城墙遗址也只剩下了几座城楼,随后城墙被简单地进行了修复。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人民群众对城墙能被重新复原的呼声也慢慢变得高,同年对于古城墙的修复全面开始,而残留的城墙遗址,也被命名为明城墙遗址公园对民众进行开放,同时也被列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沫若等人。但咱们不可以以偏概全,新中国的繁荣发展与这一辈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每一个人对于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而当时也正处于旧时代与新中国的过渡阶段,我们也应当理解郭沫若先生的良苦用心。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对历史文物要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不要再让这些珍贵的历史产物,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 上一篇: 50m砖烟囱整倒撤除的经历办法
- 下一篇: 迦楠潮品店洞悉年青消费趋势继续立异产品技能 推翻时髦潮流
- 乐陵市住建局:常态化扬尘管控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 【48812】平顶山腻子粉厂家2020年腻子粉出售报价
- 【48812】银川最大批发商被捕 警方缉获2089克(图)
- 对话“刮腻子”世界冠军马宏达:每个行业都能发光发热